父母是我们最亲、最近、最熟悉的人,
爱情更是一个天天挂在我们嘴上的问题,可我们对父母的爱情,却是如此陌生。
我们不愿提及父母的爱情,是因为潜意识中觉得他们那个时代没有爱情,
或者说那个时代的爱情很落后、很老套。年轻人习惯以自己生活的时代为中心,
去想象那个年代:没有玫瑰、巧克力和烛光晚餐的爱情能浪漫吗?
保守传统社会环境下的爱情能自由吗?物质匮乏情况下的爱情能幸福吗?
电视剧《父母爱情》通过江德福和安杰传奇却又平凡的结合,
给出了一个肯定的答案:当然能。人类文明进步飞速,
可人性的进化却无比缓慢,今天的人与数千年前的祖先在人性上并没有什么不同,
而爱情基因又是人性中最稳定的。你读不懂某个时代、某个民族,
不了解他们的语言、他们的风俗人情和历史,但一定能读懂他们的爱情故事。
虽然安杰和江德福的爱情带着那个时代特有的烙印,
家庭成分的冲突、时代背景的纠结、特殊职业的影响,
但这些都只是爱情的布景罢了,他们的爱情与我们今天的并无不同。
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?一样是好起来如胶似漆,恨起来咬牙切齿,
一样是如我们这般琐碎和平凡,在无数次的磨合中学会尊重和接受彼此的差异,
从爱情变成亲情,又从亲情变成那种害怕失去对方的生死依恋。
我们平常不大能读到父母的爱情,因为父母不会在我们面前表现他们的爱。
中国父母在自己子女前尤其内敛,不会秀恩爱,他们已经通过婚姻将爱情变成“过日子”,
他们的生活中已经没有了自我,而是一切以儿女为中心:
生子、教育、养家、买菜、做饭,当然,还有吵架。一个朋友曾经跟我讲,
他实在受不了自己父母整天在家 里吵架,芝麻大点儿的事都能吵得不可开交。
有一天他实在忍不住朝父母大吼:真不知道当初你们怎么能结婚的,
实在过不下去,不如早点儿离了算了。
朋友说,等自己恋爱、成家、生子之后,才理解了自己的父母,
后悔当年把“离婚”说得那么轻率。吵架跟爱不爱没有关系。
安杰和江德福的爱情,不就是这样?
有的父母是吵架,而有的父母则是习惯无话可说,
我们也常常不理解这种沉默,等长大了才明白,
爱情有时就是这种“舒适且不尴尬的沉默”。
年轻的我们,在父母面前真的挺自私。
体察不到父母的爱情,有时是源于我们不愿看到它。因为爱情是排他的,
是两个人的事,容不下第三个人(而不仅仅是容不了第三者)。
可从我们记事起,我们与父母的关系就是三个人之间的事,
而且这种关系,是以作为孩子的“我”为中心的。在每个人自私的意识中,
父母似乎就是为了养育孩子而存在,因此不愿接受这样的事实:
父母最开始的故事其实与我们一点儿关系都没有,我们只是父母爱情的产物。
很多人的记忆中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吧,
指着爸妈的结婚照片问“当时我在哪里”、“为什么拍照时不带我”。
对这样的问题父母多是一笑,那时,不谙世事的我们,根本无法容忍父母去过“两个人的生活”。
《父母爱情》提供了一个让我们穿越认知盲区去读懂父母的机会。
我们习惯去看各种关于爱情的心灵鸡汤,却不知道父母也许是我们最好的爱情导师。
读懂了父母的爱情,会更爱自己的父母,也更珍惜自己的爱情。